自2020年高考强基计划推行以来炒股配资公司,已经过去了5年。今年,那批最早通过强基计划考入心仪大学的同学,有不少都已本科毕业,并通过强基计划的本硕贯通政策,将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但强基计划怎么考、适合哪些考生,至今仍有不少学生、家长不甚了解。近日,我们与成都市玉林中学通过强基计划考入厦门大学的李睿翔同学聊了聊,请他分享了自己的强基之路。
今年厦门大学在四川省仅录取3名强基计划学生,均为物理类,李睿翔以810.04的成绩考上生物科学类(生态学)专业。
李睿翔介绍,强基计划需要在4月-5月提前报名,只允许填报一所高校。
展开剩余79%“每个学校的招生政策不同,有的学校是根据报名学生的高考综合成绩遴选参加校测的考生,有的是像厦大这样,初试不看高考成绩。我平时的生物单科成绩比较优秀,但综合成绩不是特别拔尖,如果是像前者那样的学校,我可能连初试的机会都没有。”李睿翔说,厦大采用报名成功就能参加校测初试的模式,而且生物生态专业只考生物,自己有把握通过初试,所以综合考虑多方条件后才选择了厦大。
所以,选择冲哪所学校,一定要看清楚学校招生规则。
校测是怎么进行的?
厦大的初试时间为6月12日,复试时间为6月16-17日。据李睿翔介绍,他在高考结束后收到了在四川师范大学进行初试的通知,准备过程只有不到一周时间。初试为机考笔试,一共考了30道不定项选择题。
初试之后,厦大根据初试成绩,按照招生计划人数的3倍名额划定合格分数线。李睿翔报考的厦大生物科学类在四川招生计划为2名学生,所以当时有6名同学获得了复试资格。
复试在厦大举行,有笔试和面试和体育测试三个环节。李睿翔记得,笔试考题与入侵物种防治相关,面试则是抽两套题,自选一套回答。李睿翔抽到的面试题分别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和人工智能与生物生态学的联系。
他选择了后者作答,“人工智能是热门话题,我之前正好也做过准备。”李睿翔说,答题之后,面试考官会根据回答情况进行追问,非常考验考生的生物知识深度和思维应变能力。
复试之后就是焦急的等待时间,最终能否被录取,还要看高考的综合成绩。
厦门大学强基计划是按照高考成绩/高考总分×850+学校考核成绩的算式折算考生的总成绩,在7月初才会公布录取结果。所以高考出分以后,李睿翔一边等结果,一边跟其他学生一样填报了正常批高考志愿。
最终,他以高考成绩599,校测成绩131,总成绩810.04的表现脱颖而出,成功被录取。
强基计划是选择基础科目拔尖的学生,李睿翔的优势科目是生物,平时成绩都在年级前十左右,高考考了94分。
他表示,自己从小就对自然生物比较感兴趣,经常会从身边小事开始,思考背后的生物原理,为此看了不少生物科普书籍和视频,还参加了市级科创比赛。他还特别提到,以前了解生物知识主要通过科普内容和向生物老师请教,自从人工智能软件DeepSeek跟ChatGPT开放后,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喜欢利用AI去解答疑惑。
李睿翔认为,生物学习其实主要靠教材加兴趣。教材是生物学习的基础,所有知识点都在教材上,所以需要经常去翻书记背,此外就是出于兴趣主动思考、主动探索。
对他而言,高三学习更多的时间是投入到了弱势科目的补强上,“因为我之前一直对生物感兴趣,也在上面花了一些时间,所以生物单科的成绩不用担心,就一直花时间在补足短板。毕竟参加强基计划的高手很多,不一定被选拔上去,还是要通过高考比较稳妥。”
所以直到高三下学期,他才决定试试强基计划。“高三的学习比较紧张,当时决定了考强基之后,班主任和生物老师也给了我很多参考建议,特别是给我介绍了一些以前报考过强基计划的同学的经验。”
在整个过程中,他只在高考结束后才参加了一个为期4天的培训班,对生物题和面试技巧进行了培训。
虽然是一个理科生,但李睿翔对文学非常喜爱,在高一高二都担任了学校校刊《玉林青年》主编,学校官网上还有他采写的新闻报道。
生活中,他喜欢逛博物馆、读科普书籍,更喜欢自己种一些植物。他也会去野外爬山踏青,在与自然的相处中了解生物奥秘,发展自己的爱好。
“我比较喜欢文学,小学还在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上拿过省级二等奖。”李睿翔表示,进入大学之后,他想加入文学社,继续发展自己的文学爱好。
除此之外,他还想提升一下自己的身体素质,培养一些运动爱好。而学习上,则是想要多与老师交流,争取早日参与相关研究和实验。
“未来我希望能成为一名生态学学者炒股配资公司,继续环保项目的研究。”李睿翔说,虽然自己对生物生态专业的了解还不够多,但之前看过一些生态学院士的研究方向,也接触过“双碳”项目,对生态保护比较感兴趣。
佳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